消息
NEWS
7月9日,根河市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正式開園,景區內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也同時開放。展覽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表現形式,向觀眾展示了鄂溫克獵民在獨特的自然與歷史環境中的發展歷程。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擴建后,馴鹿文化博物館通過“馴鹿館”“敖鄉館”等四個主題展覽全面展現了根河的馴鹿文化、民族發展史、非遺文化等根河獨特的文化魅力,金大陸展覽承擔了該館的設計與制作任務。
設計思路
DESIGN IDEAS
在設計上,展陳強調對文物量身定做的保護和展示,在充分展現展品的同時,注重綠色環保陳列,使展館兼具知識性與教育性;在布展上,則緊扣大綱內容章節和綱領順序,做到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把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結合,將民族性與地域性相融合。
在多媒體方面,設計團隊提煉獨具根河特色的元素符號進行制作,充分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以增強展覽的藝術性、趣味性與互動效果,力爭使馴鹿文化博物館陳列成為獨具特色的精品展覽。
項目展示
PROJECT PRESENTATION
1 | 馴鹿館·我們的生活
走入馴鹿館的序廳,一面壯麗的弧形浮雕墻首先映入眼簾。浮雕提取奧克里堆山、馴鹿、森林、民俗文化作為創作元素,配以清澈透明的河流形象,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穿過序廳來到“我們和馴鹿”單元,空間設置有馴鹿標本場景。馴鹿的標本被很好的融入到森林場景中,形成了一個真實的自然環境。場景前方還設計有說明牌,向觀眾簡要介紹了馴鹿的相關知識。
馴鹿在我國目前僅有1000頭左右,在世界上也屬于瀕危物種。展廳左側以圖文形式展示馴鹿的習性,右側通柜展示的是狩獵工具以及游獵文化,中心通透的玻璃柜則展示了馴鹿馱箱、鹿鞍、籠頭等馴鹿用具。
“我們的生活”單元利用新建展廳的層高優勢,通過設計鄂溫克人在樺樹林內生活的場景,生動地展示了樺樹文化的板塊內容。地面鋪設有棧道木地板,使參觀空間發生節奏性變化,進而提高展覽的觀賞性。
鄂溫克人使用和制作樺皮用品的時間久遠,手工精湛、種類繁多。樺皮制品輕巧耐用,充分反映了游獵民族的生活特點。展廳右側區域專門展示有樺皮船文物,左側展柜則向觀眾展示了大量具有獨特審美的樺樹皮制品。
“我們的藝術”單元采用大面積深色、藍色燈光和原始的太陽圖騰圖案營造出頗具神秘感的區域空間。為了更好地向觀眾闡述薩滿文化,在展廳醒目位置展示有薩滿服,薩滿服的兩側是關于薩滿舞的燈箱裝置。
2 | 敖鄉館·我們的家園
敖鄉館展區左側以圖文展示鄉史、獵民大會、使鹿鄂溫克代表性人物、敖鄉參加的國際性活動等內容,右側設計敖鄉大事記主題墻,中間則設置有投影區,集中展示了服飾、飲食、婚俗、葬俗和民歌等內容。
結語
CONCLUSION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史稱“使鹿部落”,是鄂溫克民族的一支,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狩獵部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鄂溫克獵民創造了獨特古老的北方森林文化和馴鹿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獨放異彩。
作為根河市文明的窗口,以及民族文化宣傳的陣地,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真實記錄了鄂溫克獵民的生活狀態。從原始狩獵生活到融入現代社會,鄂溫克族的滄桑巨變成為各民族在黨領導下攜手前行的縮影,并在奔向小康的征程中留下了精彩的篇章。